欢迎访问山东格林泰克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网站

新闻中心

联系我们

山东格林泰克环保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电话:18654629632
地址:东营区庐山路1188号华泰国际金融中心
东营区行政服务大厅
电话:18654629632
地址:东营区庐山路政务服务中心
广饶县行政服务大厅窗口
电话:18654629632
地址:广饶县行政服务大厅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通知公告通知公告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营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作者:  发布时间:2016/3/29 14:21:36
分享到:

 东营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东营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通知

东政发〔2016〕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单位:
    《东营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已经市七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东营市人民政府
                                                               2016年3月1日
 
东营市201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面对国内外需求放缓、经济下行、原油价格持续低落等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在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各级积极应对,担当作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平稳。初步统计,全年实现生产总值3450.6亿元,比上年增长6.9%,其中地方生产总值3000亿元,增长8.3%;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20.1亿元,增长6.7%。
    (一)三次产业平稳发展。农业生产稳定,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1.9亿元,增长4.3%。粮食产量99.84万吨,棉花产量8.63万吨,肉蛋奶产量60.8万吨,水产品产量57万吨。工业缓中趋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其中地方增长9%。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2477.4亿元,增长0.7%,实现利税1282.6亿元、利润946.4亿元。服务业健康发展,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02.3亿元,增长7.9%。年末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683.5亿元,较年初增加396.5亿元,增长12.1%;各项贷款余额3031.2亿元,较年初增加431.2亿元,增长16.6%。
    (二)内需稳定增长,外需低位运行。投资增速平稳,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84.7亿元,增长13.9%,其中地方投资2789亿元,增长14.7%。消费保持稳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28.1亿元,增长9%。对外贸易持续低迷,完成进出口总值129.1亿美元,下降2.3%,其中进口79.4亿美元,增长11.6%;出口49.7亿美元,下降18.5%。吸收外商直接投资2.22亿美元,增长3.2%。
    (三)产业转型取得积极成效。加快推进“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工程,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各类农业园区达到190个,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分别发展到631家、1817家和963家。出台推动工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严格执行产业发展和项目布局“两个指导目录”,对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开展“三评级一评价”,取缔非法违法企业492家。加强创新平台建设,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创新平台分别达到5家、170家和21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35%左右,比年初提高约0.5个百分点。强化服务业重点项目和集聚区建设,继续推进工业企业非主营业务剥离,当年剥离新设服务业企业225家,100家纳入限上统计。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比重达31.9%,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
    (四)重点工作和项目扎实推进。“三大专项行动”深入推进。城市公共安全专项行动,开展危化品、消防等七大领域专项整治和“打非治违”集中行动,实施安全保障项目59个,一大批安全隐患得到整治。水气污染整治专项行动,实施治理工程152项,省控河流全部达到地表水Ⅴ类水质标准,“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天数居全省第六位。乡村文明建设专项行动,农村保洁实现全覆盖,乡村文明典型示范村达到659个。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82个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完成投资304亿元,超额完成年度计划。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德大铁路通车运营,黄大铁路、济东高速公路进展顺利。胜利机场调整优化航线航班,国产大飞机试飞基地一期完工。东营港北防波堤全面建成,10万吨航道工程加快推进,吞吐能力达到5000万吨。
    (五)重大事项争取实现新突破。国务院正式批复《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我市提出的“规划建设环渤海城际铁路”等19条意见建议被采纳,并被明确为重要节点城市。国务院批准设立黄河三角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批复设立东营综合保税区,恢复征收油田生产建设用地城镇土地使用税。黄河南展区搬迁改造政策争取工作顺利推进,政策实施连带性影响评估通过专家评审。京沪高铁第二通道纳入国家中长期高速铁路网规划,大唐东营电厂获核准并开工建设,5家企业获得使用进口原油资质和配额1538万吨。
    (六)深化改革有序有力。继续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公布实施行政权力清单、行政审批事项目录清单和政府部门责任清单。扎实推进商事制度改革,新增私营企业7574家。在全省率先完成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全面展开。加快未利用地开发管理改革试点,新增耕地2.8万亩。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纳入国家联系试点。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等按计划推进,中心城建设管理事权调整顺利实施。
    (七)社会民生持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35元,增长7.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887元,增长8.7%。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全市新增城镇就业4.88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9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15%。社会保障不断增强,连续第十一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待遇,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进一步提高。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社会事业稳步发展,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4‰。稳定物价政策措施落实到位,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1.5%。建设保障性住房、棚户区改造等10件民生实事完成年度任务。
    二、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走势分析和主要预期目标
    2016年是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是推动东营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国际经济仍处于低速增长和调整分化阶段,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和结构性问题将继续制约全球经济增长。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行压力依然较大,总需求不足问题仍然存在,供给侧矛盾日益突出。国际油价跌至近12年最低,欧美“双反”调查影响仍在持续,土地供应和环境容量有限,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多,严重影响我市经济发展。经济结构偏重、产业层次偏低、创新能力偏弱,发展动力转换、提高发展质量效益的压力较大。加强安全环保建设、淘汰落后产能形成的倒逼机制,将在一定时间内对经济造成持续冲击,保持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艰巨繁重。
    但也要看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托底”五大政策支柱和“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指明了经济工作方向。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推出的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政策措施和供给侧等改革举措将持续发力。随着《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区域战略的实施和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推进,我市的战略地位将得到显著提升,发展空间更加广阔,发展潜力加快释放。市委提出的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设美丽幸福新东营的奋斗目标催人奋进,2015年扎实有效的工作也为2016年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综合以上因素, 2016年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7.5%左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左右,进出口总值、吸收外商直接投资保持适度增长,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6.5%左右,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和9%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2.5%左右,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5‰以内,全面完成省下达的节能减排等约束性目标。
    三、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和措施
    (一)以释放内需为动力稳定经济增长。一是强化消费基础作用。认真落实鼓励消费各项政策,引导企业顺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趋势,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生产绿色、健康、智能的高附加值产品,积极培育新的消费热点。抓好农村配送中心和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农产品流通设施,建设一批区域性农产品产地市场、商贸流通项目和物流园区。二是发挥投资关键作用。组织实施好市级77个重点建设项目、9个重点推进项目和142个政府投资项目,提质量、补短板,保持合理的投向、投量和投速。充实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库,编制三年滚动投资计划。落实公积金使用、信贷、税收等政策,积极化解房地产库存。大力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面向社会推出一批合作项目。认真把握好国家和省投资趋向,做好项目筛选储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资金支持。三是增强基础设施支撑保障作用。加快黄大铁路建设,推进淄东铁路扩能改造,尽快实施东营港疏港铁路项目。启动济南至东营高铁项目前期工作,争取京沪高铁第二通道列入国家“十三五”重点建设项目,推进利用德龙烟铁路复线建设山东北部快速铁路通道。济东高速公路年底前通车,长深高速广饶至高青段加快建设,尽快启动建设环渤海高等级公路。完成《东营港总体规划》修编,加快三突堤码头及罐区建设,推进10万吨深水航道项目前期工作。加快广利港防波堤、通用码头等项目建设,明年实现开港通航。继续增开优化胜利机场航线航班,深化与中国商飞公司合作,完善机场试飞基地配套设施。加快大唐东营电厂项目建设,开展胜利电厂项目第二台66万千瓦机组前期工作。
    (二)以创新驱动为引领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发挥科技创新先导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借助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力量,培育一批创新型领军企业。加强可持续发展研究院、现代农业研究院等重大研发平台建设,支持骨干企业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各类创新平台,支持胜利经济开发区创建石油装备产业国家高新区,加强国家科技服务试点城市和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大力实施优秀企业家培养工程,培养一批优秀企业家和高素质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二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支持国家级农高区创新发展,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实施“渤海粮仓”科技示范和粮食高产创建工程,搞好粮改饲试点,推进“海上粮仓”建设,大力发展绿色种植、生态畜牧、现代渔业、食用菌、林果等主导产业,实施农业龙头企业集群发展战略,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示范创建活动,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南水北调配套工程,王庄、麻湾、曹店等灌区配套节水改造工程,支脉河、溢洪河、马新河等河道综合治理,六大片区26.9万亩田间水利配套工程等重点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三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利用新装备、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橡胶轮胎、有色金属、石油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发挥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培育壮大新能源、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现代生物与医药等新兴产业。稳妥化解过剩产能,对丧失自我修复能力的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破产清算等方式,实现市场出清。抓住我市企业获批原油进口和加工贸易成品油出口资质的机遇,加快推进产业布局基地化、新上项目规模化,打造国家级临港石化产业基地。严格开展化工企业“三评级一评价”,分类落实整治措施,淘汰关停落后企业。引导企业多措并举消化库存,帮助企业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税费负担等成本。加强政银企合作,完善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帮助企业化解融资难问题。四是跨越发展服务业。认真落实促进服务业发展各项政策措施,抓好服务业集聚区和四大载体建设,促进服务业壮大规模、提升档次。金融业,做大做强地方法人金融机构,继续发展私募市场和股权投资基金,着力规范信托、理财等表外融资业务,加强全方位金融监管,降低金融资产风险。旅游业,加快推进黄河口生态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工作,打造一批乡村旅游亮点。养老服务业,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加快新型养老社区建设,推进医养结合。物流业,依托交通枢纽规划建设一批物流园区,依托主导产业培育发展一批物流企业。支持快递业规范提升、加快发展。积极发展人才和家政服务业。
    (三)以塑造新优势为突破口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抓住中韩中澳自贸区协定签署、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申建的机遇,引导企业扩大对外交流合作。统筹实施好境外百展计划,鼓励企业开展跨境电子商务,支持企业在海外建立国际营销和售后服务网络,主动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建设技术研发、试验检测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橡胶轮胎、精细化工、石油装备等出口基地建设水平,提高出口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支持企业有选择地进口能源资源型产品、关键设备和重要零部件。加强电子口岸和大通关建设,推动东营港码头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500强、行业领军企业对接,谋求战略合作,引进大项目、高端项目。加快东营综合保税区建设,确保按时封关运营。办好国际橡胶轮胎展、石油装备展、石油化工展等高端展会,提升水平、增强效果。鼓励和支持企业到境外承揽工程和投资设厂,推动橡胶轮胎等优势产业向境外转移,拓展发展空间。
    (四)以城乡统筹和环境提升为重点推动绿色协调发展。一是加强中心城规划建设。抓好中心城总体设计及东城核心区、西城核心区等重点片区城市设计。加快城市道路建设改造,组织实施南一路快速路、西一路北延、德州路等重点工程。提升城市生态建设水平,规划建设森林湿地公园、广利河生态廊道,抓好城市绿道和街头游园建设,搞好城市湿地保护开发。加强市政设施建设,抓好40个老旧住宅小区提升改造,启动中心城地下综合管廊规划建设,研究制定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强力开展拆违治乱、打霸治痞专项行动。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步伐,有序推进5.5万外来务工人员、农村地区就地转移就业人口市民化工作。开展“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年”活动,争创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深化油地军校合作共建,支持胜利油田积极应对低油价,推进油地校共建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大力支持驻地部队建设,认真落实军民融合国家战略,打造军地军民融合发展典范。深入开展国家和省市试点示范县、示范镇创建,加快东营港城建设。支持各县区发挥各自优势,明确功能定位,打造各具特色的经济板块,支持利津加快科学发展。实施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三年行动计划,稳妥推进黄河南展区旧村拆迁改造。实施乡村文明建设专项行动,推进农村清脏治乱制度化、规范化。三是扎实推进水气污染整治专项行动。水污染治理重点抓好污水管网配套、人工湿地净化、污水处理厂建设;大气污染治理重点抓好燃煤电厂、10吨/小时以上燃煤锅炉超低排放改造工作。实施三年增绿计划,重点加快生态防护林工程建设,加强湿地保护,进一步优化城乡生态环境。四是加强资源节约综合利用。认真落实能耗总量控制、能源交易等机制,扎实推进实施重大节能示范、清洁生产和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培育一批循环经济园区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
    (五)以加强社会建设为保障推动发展成果共享。强化创业扶持,完善创业就业服务体系,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统筹做好淘汰落后产能、企业转型人员分流、高校毕业生、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困难人员等群体就业工作。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完善职工养老保险金个人账户制度,健全医疗保险稳定可持续筹资和报销比例调整机制,统筹城乡救助体系,深入实施残疾人“整体赶平均、共同奔小康”行动。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入推进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抓好城乡学校、幼儿园建设,市一中、二中新校秋季启用,加快市中专、特校等学校建设。扎实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支持发展骨干文化企业和创意文化产业。全面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落实“二孩”政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深入推进平安东营建设,开展食品药品安全示范创建和专项整治,推进实施好城市公共安全专项行动,预防和减少各类生产安全事故。集中力量办好天然气镇镇通、扩大公共自行车试点等民生实事。全面实施精准化、个性化帮扶,完成省定标准贫困人口脱贫。进一步做好人才、双拥、气象、老龄、档案、禁毒、人民防空、社区建设、孤儿保障、综合治税、防震和减灾救灾等工作。
    (六)以改革举措落地为依托激发发展活力。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启动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实施小班化教学、集团化办学,改革完善初中阶段学生学业考试及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制度。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深化预算编制、国有资产等改革,拓展财税增长空间。推动规模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加快金融体制改革,稳步发展农村合作金融,开展新型农村合作金融试点。扎实推进供销社综合改革试点。加快推动未利用地开发,推进节约集约用地。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新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继续实施党政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确保如期顺利完成任务。
 
在线咨询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